項目概況
學校教學實驗室污水處理系統的設計中,本著技術先進適用、工藝措施針對性強、系統可靠穩定、運行易開易停,一次性投資與日常運行費用綜合最省、最大限度的減少場地占用面積及最大限度的使用原有的處理設施的原則。通過對目前國內外同類污水處理技術的綜合分析,特別是結合同類工程的實際經驗,本項目擬采用“酸堿中和調節+絮凝沉淀+重金屬捕捉+光催化反應+微電解+電化學氧化+活性吸附”工藝進行污水處理。該工藝流程的每一環節,均進行了充分的多方案比選,從而得出最優化的工藝。
設計范圍
本方案設計范圍為污水處理工程的全部工藝設計,包括設備選型、安裝工程等直接工程和本工程的設計、調試、培訓等間接工程;但不包括污水處理工程土建施工、外部供電、引水、排水和綠化、道路等輔助工程,也暫不考慮污水處理站的通訊、交通運輸和供配電、供熱、采暖等輔助工程。
廢水來源及水量
本項目為學校教學實驗室做業和沖洗產生污水,通常廢水中含有無機類酸堿污染物、重金屬離子、有機污染物、微生物病菌等。
本項目設計處理水量2T/D。
處理要求
根據項目要求處理出水執行國家【GB8978-1996】標準排放標準和《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質標準》(GB/T 31962-2015)中的相關要求。
工藝流程:
學校教學實驗室廢水經過收集系統,先進入調節池調節水量、水質,當調節池的水量達到一定水位高度時,提升泵定量提升到實驗室污水處理設備。在實驗室污水處理設備中,首先進入酸堿中和調節系統,進行酸堿中和。其中,通過pH控制器,利用計量泵準確注入一定量NaOH水溶液,pH值控制在8 ~ 9之間,堿性條件下廢水中的酸被中和,廢水中含有鐵、鎘、銅、錳、鎳、鉛、鉻等重金屬離子則可與OH-發生化學反應生成氫氧化物沉淀。水從酸堿中和池流入沉淀池,酸堿中和后產生的沉淀物和污水中的其他懸浮物通過沉淀池中污泥水之間的異向流動將污泥和水分開。沉淀池出水依次通過重金屬捕集器、光催化劑反應器、微電解器進入臭氧氧化池,氧化消毒后的廢水最終進入多介質過濾器,通過尚未去除的細小懸浮物、微量金屬、極少量有機物等,通過石英砂和具有巨大孔隙結構和比表面積的活性炭的吸收、攔截等物理、化學作用等方式去除,活性炭吸附和微生物降解過程互相穿插、交替進行,至此廢水可達標排放。
整個廢水處理過程是通過自動控制系統控制的,中和調節系統有浮球液位調節器、低液位自動停止、高液位自動啟動,基本上可以實現無人值守狀態。
主要構筑物設計
A設備廠家配套:
一體化集水箱
設計尺寸:800*1100Hmm
結構形式:HDPE-500L
數量:1套
B甲方配套:
設備間(甲方建設)
設計尺寸:4000mm×2500mm×2600Hmm
結構形式:磚混或輕鋼
數量:1座
設備間具備條件:
A:自來水壓力不小于1公斤(DN15接口);
B:電源輸入AC220V電源功率不小于5kw;
C:進水管道接至設備間一側地面,口徑110mm;
D:排水管道接至設備間一側地面,口徑110mm;
運行成本分析
電費
污水處理主要用電設備的裝機容量和運行負荷見下表:
序號 | 設備名稱 | 單位 | 數量 | 裝機 kw | 運行時間 h/天 | 耗電量 kw /天 |
1 | 耐腐蝕泵 | 臺 | 1 | 0.37 | 8 | 2.96 |
2 | 氣動攪拌系統 | 套 | 2 | 0.09 | 6 | 1.08 |
3 | 計量泵 | 臺 | 4 | 0.055 | 8 | 1.76 |
4 | 增壓泵 | 臺 | 2 | 0.75 | 6 | 9.0 |
合計 | 14.80 |
本項目每天運行電量14.80kw,電費按0.6元/kw計,每天運行電費為8.88元。
其他費用
1、本工程運行所需的藥劑包括pH調節用NaOH等藥劑、絮凝劑,每日藥劑的處理費用約為6.28元。
2、本工程不需要新增勞動定員,故無新增人員工資福利費用。
綜上,本項目每天污水處理費用15.1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