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驗室污水處理設備主要由反應池主體、加藥系統、過濾系統、消毒系統、電氣控制系統五部分組成。
反應主體池體主要分為pH調節槽、微電解槽、斜管沉淀池、中間水槽。
加藥系統主要分為PAC加藥系統、PAM加藥系統、酸加藥系統、堿加藥系統。
過濾系統主要包括藍殼過濾器、可選活性炭過濾器和附帶的泵組閥件等。
消毒系統選擇緩釋消毒器。
電子控制系統包括在整個處理設備中對電器的手動控制,對各池體的液位信號進行監測,以及各儀表的顯示和控制。
實驗室污水處理工藝流程:
該方案可以實現實驗室污水收集、池內污水水質均化、液位自控系統設置、廢水量達到一定量后污水處理系統自動運行、實現不同時間段不同性質污水的自中和,減少酸堿和藥劑的使用量。
實驗室無機廢水污染因子,常見的酸堿。用中和作用處理和凈化廢水的方法。基本原則是通過添加酸性廢水中的H+和OH-,或將堿性廢水中的OH-與外加的H+相互作用,生成弱分離的水分子,同時生成難以溶解或溶解的其他鹽類,從而消除有害作用。酸堿中和池通過pH控制器,利用計量泵準確投入一定量的酸或堿溶液,將pH值控制在8 ~ 9之間。
在水中加入混凝劑后,懸浮物的膠體和分散粒子在分子力的相互作用下生成絮狀體,在沉降過程中相互碰撞凝結,其大小和質量不斷增大,下沉速度不斷增加。然后在水中加入混凝劑,形成的礬花就會流向沉淀池。
污水中的有機懸浮物通過酸堿中和調節系統處理后,部分溶解的物質產生沉淀,該沉淀物與污中原有懸浮物一起,在沉淀池中實現泥水分離,充分實現污泥分離,確保懸浮物指標的達標。
溶解在廢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質經過氧化還原反應變成無毒無害的新物質,這種廢水處理方法稱為廢水的氧化還原法。在氧化還原反應中,有毒有害物質有時被用作需要添加氧化劑的還原劑,如空氣、臭氧、氯、漂白粉、次氯酸鈉等。有毒有害物質用作氧化劑時,應添加還原劑,如硫酸亞鐵、氯化亞鐵、鋅粉等。
經過氧化還原過程處理的廢水經過石英砂及活性炭過濾系統,利用高吸附性能吸附、截留廢水中尚未去除的小懸浮物、微量金屬、極少量有機物等。
最基本的結構是含水結構的多孔硅鋁酸鹽礦物,構成硅氧(SiO4)四面體和鋁氧(AlO4)四面體。具有吸附性、離子交換性、催化性、耐酸耐熱性等性能,廣泛用作吸附劑、離子交換劑、催化劑,還可用于煤氣的干燥、凈化、污水處理等。
填充物中含有的氨基、羥基等活性基團與重金屬離子進行螯合、交換反應,是去除廢水中重金屬離子的方法,也可用于濃縮和回收溶液中微量重金屬,通過再生可重復使用,交換選擇性好,缺點是價格昂貴。
聚合物吸附劑,一種以吸附為特征的對有機物有濃縮和分離作用的高分子聚合物。物體高度分散或表面分子由于作用力不均而產生的表面吸附現象,這種吸附性能是范德華引力或氫鍵的結果。通過這種吸附和篩選原理,有機化合物根據吸附力的差異和分子量的大小,達到分離、純化、除雜、濃縮等多種目的。
催化作用下的光氧化反應。有機污染物可以完全分解為二氧化碳、水和無機水分子物質。環境中常見的催化劑是二氧化鈦(TiO2),大氣粒子中含有這種成分,可以促進碳氫化合物的光氧化反應。在污染控制技術中應用光催化氧化進行水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