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縮短RO壽命的原因
1、反滲透設備操作不當導致的膜性能損傷。
1.1、反滲透設備有在高壓下運行的殘余氣體,形成氣錘會損壞反滲透膜。經常發生兩種情況:
a、設備清空后再次運行時,氣體沒有排盡就快速升壓運行。應該在2 ~ 4bar的壓力下,將剩下的空氣排出后,要逐步升壓運行。
b、預處理設備和高壓泵之間的連接不密封或漏水(特別是微過濾器及其后面的管道漏水)時,預處理供水不足(例如微過濾器堵塞)時,在密封不好的地方,由于真空,可以吸入部分空氣。為了防止管道泄漏,必須清潔或更換微過濾器。總之,在流量計沒有氣泡的情況下,要逐步提高上升趨勢,在操作中發現氣泡要逐步發現降壓檢查的原因。
1.2、反滲透設備關機方法錯誤
a、關機時快速降壓沒有徹底清洗。膜濃水側的無機鹽濃度比原水高,所以容易結垢污染膜。
b、用添加化學試劑的預處理水沖洗。由于化學試劑在設備停止期間可能會產生膜污染。反滲透設備在準備關機時停止投入化學試劑,在濃縮水的TDS接近原水的TDS之前,要用3bar左右經過預處理的水清洗10min。
1.3、反滲透設備消毒和維護不善導致微生物污染。這是使用復合聚酰胺膜的常見問題,因為聚酰胺膜的余氯耐受性不好。使用時沒有正確投加氯和其他消毒劑,用戶對微生物預防的重視不足,容易導致微生物污染。目前,很多工廠生產的純水微生物超標是消毒、養護不善所致。
主要表現是工廠出廠時RO設備沒有進行消毒液保養,設備安裝后沒有對整個管道和預處理設備進行消毒。間歇運行不采取消毒和維護措施。沒有對預處理設備和反滲透設備進行定期消毒。保養液失效或濃度不足。
1.4、反滲透設備余氯監測不有效,如NaHSO3的泵故障或藥液失效或活性炭飽和時的余氯損傷膜。
2.由于不及時清洗、清洗方法不正確而導致的膜性能受損的設備,在使用過程中除了性能的正常衰減外,污染造成的設備性能衰減更為嚴重。通常的污染主要是化學污垢、有機物和膠體污染、微生物污染等。不同污染出現的癥狀不同。
鑒別污染類型需要綜合判斷水源水質、設計參數、污染指數、運行記錄、設備性能變化、微生物指標等。
(1)膠體污染:在發生膠體污染時,一般會伴隨以下兩個特性。a、預處理過程中,微型過濾器迅速堵塞,特別是差壓快速增加。b、SDI值通常大于2.5。
(2)微生物污染:微生物污染發生時,RO設備在水和濃縮水中的細菌總數比較高,平時沒有根據需要進行保養和消毒。
(3)鈣垢:可根據原水水質和設計參數進行判斷。對于碳酸鹽型水,當回收率為75%時,如果在設計時加入阻垢劑,濃縮液的LSI應小于1。不加阻垢劑時,濃縮液的LSI應小于0,一般不會產生鈣垢。
(4)您可以將1/4英寸PVC塑料管道插入組件中,以測試組件不同部分的性能變化。
(5)根據設備性能的變化判斷污染類型。
(6)可用的酸洗(如檸檬酸、稀HNO3)根據清洗的效果和清洗液判斷鈣垢,通過清洗液成分分析進一步確認。
(7)對清洗液的化學分析:原水、清洗原液、清洗液、三種樣品分析。如果無法確定污染類型,通常使用清潔+消毒0.1%HCl(pH 3)程序進行清潔。
第二,防止膜性能受損
新的反滲透膜元素通常會浸濕1%NaHSO3和18%的甘油水溶液,然后儲存在密封的塑料袋中。塑料袋不碎的情況下,儲存一年左右也不會影響壽命和性能。塑料袋打開后,應盡快使用NaHSO3,以免在空氣中氧化,對組件產生不利影響。因此,膜在使用前要努力上映。反滲透設備試驗機器結束后,我們用兩種方法采用了防護罩。設備飛行員工作兩天(15 ~ 24小時),然后用2%的甲醛溶液進行保養。或者啟動2 ~ 6H后,用1%的NaHSO3水溶液進行保養(要排出設備管道中的空氣,防止設備泄漏,關閉所有進出口閥門)。兩種方法都能取得滿意的效果。第一種方法成本高,空閑時間長時使用,第二種方法在空閑時間短時使用。